地质知识
日期:2017-02-23 11:17 作者:河南博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作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它们搬离原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经过介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岩石: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及地点:生活的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第一地点)。
寒武纪:距今有5.43亿年。
新生代:距今有6500万年。
猛犸象生活的时代:距今13万年——1.1万年的晚更新世。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极少数为胶体。
矿物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有硬度、透明度、解理、比重、磁性。
岩浆岩: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
岩浆岩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正长岩,它可形成石林、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砂岩:是指由直径为2—0.06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被胶结而成的岩石,此种大小的碎屑含量要大于50%,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白云母、暗色矿物以及岩屑等,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石灰岩及其特征: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在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的条件下,矿物成分和组构发生变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构造:常见构造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构造台面:指沉积岩在地壳稳定时期的产状是接近水平的,构造上升后,由基本上保持近水平状态的岩层所造成的地貌就是水平构造地貌,此时岩层层面称为构造台面。
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它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
峡谷地貌:是指出现在构造高原、台地或方山之间,沿构造裂隙发育,两坡由崖壁组成的地貌。
断层及其特征: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其特征为:断层两侧同一岩层错位。
单面山的特点: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断层崖:指在断层面两侧的上、下盘位移时所出露的陡崖。
断层谷及特征:指在断层线上发育的谷地。形态上一般为深窄的峡谷,如果它出现在上、下盘间的断层线上时,谷地的两坡不但地层位置不对应,而且地形上也不对称,在上升盘一坡高而陡,下降盘一坡低而缓.
火山:指岩浆喷出地表的地方叫火山。
火山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火山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柱状节理的形成过程:熔岩冷却时,沿许多中心发生收缩,从而形成平面呈六角型或多边型的裂隙,沿这些裂隙面,熔岩便被分割成多角柱状体。
破火山口:是指一种在火山顶部的较大的圆形坳陷,其直径往往大于1英里,通常是由于岩浆回撤、火山自身塌陷而形成,或由浅部岩浆囊喷发而形成。
活火山的含义:是指活动年代在1万年以内的火山。
风蚀作用及其表现: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表现为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吹蚀作用是指风吹过地面广生紊流,沙粒或尘上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磨蚀作用是指由于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岩石等)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的过程。
风棱石:是指散布在荒漠或戈壁滩上的岩石,经风沙长期磨蚀,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线常和风向近于一致。
风蚀柱:是指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经风蚀,易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
黄土塬的特征: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在100km2以上。
黄土峁的特征:黄土峁是圆形、近圆形的黄土丘。峁坡呈凸形坡,坡度20°左右。
雪线:是指高山高纬地区,气候寒冷,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便形成终年积雪,这种积雪区的下部界线就叫雪线 。
冰川的侵蚀作用的种类:分拔蚀和磨蚀(又称刨蚀)两种。
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刃脊:是指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羊背石:是指冰川基床经冰川侵蚀形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看如匐伏的羊群,故称羊背石。
蛇形丘:是指一种狭长而曲折的垄岗,它婉蜒伸展如蛇形,故称蛇形丘。蛇形丘两坡对称,坡度较大(30-40°),丘脊狭窄,丘顶平缓,高数十米,长数公里至十公里不等。
岩溶发育的条件:a. 岩石的可溶性;b. 岩石的透水性;c. 水的溶蚀性;d. 水的流动性。
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幼年期, 壮年期, 老年期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外部营力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河流阶地:是指当地壳抬升时,为了达到地质作用的平衡,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就会在下切河道的两侧形成由原来的河漫滩沉积构成的阶梯状地形,称河流阶地。
岩岛:由于地壳运动,岩石性质的差异,经过流水的侵蚀,一些岩石(地层)块体残留在河床中,称为四面环水的孤岛,叫岩岛。它多见于河流的中上游,迎水而立,中流砥柱气势雄伟。
瀑布:瀑布在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海洋的几种地质作用:主要是波浪和潮汐。
海蚀崖:是指海蚀崖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称为海蚀崖。
海蚀穴:只是海水巨大的冲击力对海岸附近的岩石进行冲蚀,使海面附近的岩石逐渐被冲蚀形成的凹槽,称为海蚀穴。
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晚更新世(距今约50kaBP)
侧积碛的含义及特征:分布在冰舌两侧、呈堤状延伸的冰碛岗地称侧碛堤。
河流阶地的类型: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掩埋阶地。
石笋和石柱的区别:岩溶区的碳酸钙沉淀悬垂于洞顶的叫石钟乳;自洞底向上生长的,称为石笋;两者上下相接起来,则称石柱。
层理构造的类型: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
节理和解理的区别:节理是指岩石受力形成的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破裂;解理是指矿物受到外力作用以后,沿一定的岩石学方向,在晶体表面形成的光滑表面。
化石化作用的种类有:过矿化作用或浸染作用;置换作用或石化作用;炭化作用。
实体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本身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亦称遗体化石。
古生代:共分五个纪。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蕨类植物生活在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
岩浆作用:是指地下温度高达1000℃的液态岩浆,沿薄弱带上移或喷溢到地表,这个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地球的内部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
活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某一个或群体生物,现在仍生存的少量动、植物成为活化石。
硬度最大的矿物:金刚石
地球的表层结构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会地表形态、内部物质组成及结构和构造等不断发生变化,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这种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到分解或破坏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由水、风等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动能减小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在生物的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恐龙生活在大约距今2.5亿年到1.37亿年的时代。 中生代距今有2.5亿年。 第四纪距今有260万年。
化石的保存方式有:未变化保存和变化保存。 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古生物。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恐龙叫恐龙超龙。
“将今论古”的含义:是指依据化石重建不同地质时代的大陆、海洋、深海、浅海、海岸线、湖泊、甚至河流的分布,了解水质的含盐度,大陆、湖泊、海洋底部地形,恢复古代的气候,揭示沧海桑田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变迁历史。
石英的特征是:晶体呈六方柱状,无色,有时因杂质等可有各种颜色。以无解理、高硬度和透明度较好为其特征,比重为2.65。
岩浆岩的结构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而成的岩石。
砾岩:砾岩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组成。岩石中2毫米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碎屑为球形或似球形,成分一般为坚硬而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或矿物。胶结物成分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依其成因有河成砾岩、海成砾岩等。
变质岩的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
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火山作用、构造运动等。
崖壁地貌及其生成的条件:是组成水平构造地貌二大要素之一,也是该类地貌的另一大特色。崖壁的坡度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接近90°,或逆坡倾斜。
崖壁地貌生成的条件为:岩层垂直节理发育、岩性坚硬、岩层抬升幅度大、外力作用强烈。
褶曲:是指地壳运动时水平岩层受到挤压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称为褶皱,其中每个弯曲称为褶曲。
断层三角面:是指断层崖经河流或冲沟切割侵蚀后,形成的三角形陡崖。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飞来峰:是指经大型的断面平缓的断层从异地推移而来的巨型岩块(推覆体)受侵蚀后的残留部分。
构造窗:是指构成推覆体的巨型外来岩块中间发生侵蚀,使下伏的原地岩块暴露出来,而四周环绕的皆是以断层相接触的推覆体岩块,似给下伏被压的原地块开了一个天窗。
低平火山口:是指由岩浆水汽相互作用发生爆炸而形成的,在地表下形成了深切到围岩的圆形火山口,并被一个低矮的碎屑环包围。
风搬运沙粒的方式:可分悬移、跃移、蠕移(推移)三种型式。
石窝:又称风蚀壁龛,是指陡峭的岩壁经风蚀后形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小洞穴和凹坑。
风蚀谷及其特点:是指在干旱区,偶有暴雨,形成暂时性洪流,冲刷地面形成冲沟,再经风蚀作用改造,成为风蚀谷,它常沿主风向延伸,迂回曲折,长者可达数十公里。
特点是: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称风蚀洼地。它们多呈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也有的洼地呈新月形,其突出的一端面对主风向。风蚀洼地深度一般不超过10m,长度在1-2km间。
新月型沙丘迎风面的特点: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介于 5-20°之间。
鸣沙:在有些沙漠上,当人行走或向下滑动时,沙漠会发出奇异的声响,有的如轰鸣,有的如低吟,有的厉叫,有的浅唱,这类沙漠被称为“鸣沙” 鸣沙常发生在沙丘的背风坡上。
中国黄土的分布面积:为63.5万km2,其中黄土为38.084万km2,黄土状岩25.44万km2。
黄土梁的含义:黄土梁是指沟谷之间的长条形高地。长度大小不等,最长达几十公里,宽几十米到几百米。黄土梁大多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形上形成的,也有少部分梁是黄土源侵蚀后形成的。
矿物中硬度最软的矿物:是滑石
岩溶的含义: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并由此而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现象的总称。
溶沟和石芽的区别:溶沟是地表水流在可溶性岩石的表面沿着层面或裂隙流动,不断溶蚀和冲刷,形成的小型槽状凹地;而溶沟间的凸起部分,则石芽。溶沟是负地貌类型,而石芽是正地貌类型。
坡立谷的含义:是指有地表河流穿越的大型溶蚀洼地。其面积很大,常达数十至百余平方公里。它是岩溶作用充分的后期产物。
岩溶洞穴:是指溶蚀作用形成的近于水平或倾斜状的大型地下空洞。
岩溶堆积物的类型:有四种类型。
河流地质作用的类型:有三种类型。
“牛轭湖”的形成:河流的侧蚀作用是由于河流在流动中,由于受到阻碍而向侧方冲刷,或由于河道弯曲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向凹岸侵蚀,这都会使河流产生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使坚硬的河岸形成侧蚀凹槽,另一方面能够使河道的弯曲度增大,以致发展成为曲流河。曲流河进一步发展,可使曲流河段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峡谷”的含义:河流向下侵蚀于坚硬的岩石中,当向下的侵蚀破坏力大于侧向的侵蚀作用时,会形成深深的河谷,称为峡谷。
构成瀑布的三要素:落差、宽度和水量。
湖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构造湖、河迹湖、冰川湖、风蚀湖、火山口湖、堰塞湖。
海蚀柱:是指海蚀拱桥继续扩大,导致拱顶塌落,残留的部分柱状岩石形成突出的石柱或孤峰称为海蚀柱。
地裂缝的形成:是指强烈地震时因地下断层错动使岩层发生位移或错动,并在地面上形成断裂,其走向和地下断裂带一致,规模大,常呈带状分布。
“元谋人”:在云南省,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时期。
盲谷:是指地表河流流至石灰岩地区水流流进落水洞而形成的没有谷口的死胡同或河谷。
干谷:是指岩溶地区的旧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原地面河水沿落水洞或漏斗转入地下而形成的干涸河谷。
再生冰川:是指山坡上部的冰川崩落到下部某一高度积聚,而后形成的冰川。
交错层理的形成:经流水搬运的碎屑物质沉积。
常见的变质岩有:板岩,大理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
遗迹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时在底质(如沉积物和贝壳)表面或内部留下的各种生物活动的痕迹:高级动物行走时留下的足迹、脚印。
“硅化木”的形成:“硅化木”是由树木,一般是树干被迅速埋藏,在成岩作用中被石化(一般是硅化)而形成的。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古生物化石角石主要产在古生代的地层中。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过程。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